- 五众 → 五眾
- ﹝出翻譯名義﹞ 〔一、 比丘〕, 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乞是乞求之名, 士是清雅之稱, 謂上乞法以資慧命, 下乞食以資色身, 淨命自活, 福利眾生, 破憍慢心, 謙下自卑, 以成清雅之德也。 (淨命者, 以清淨之食, 自活其命也。 ) 〔二、 比丘尼〕, 梵語尼, 華言女。 大智度論云: 尼得無量律儀, 故應次於比丘, 佛以儀法嫌於混雜, 令在沙門後, 故名比丘尼。 (女人出家, 始於佛姨母大愛道也。 梵語沙門, 華言勤息。 ) 〔三、 式叉摩那〕, 梵語式叉摩那, 華言學法女。 行事鈔云: 式叉尼具學三法, 一根本, 謂不作四重, (即殺、 盜、 婬、 妄也。 )二學六法, (一不染心相觸, 二不盜四錢, 三不斷畜生命, 四不小妄語, 五不非時飲食, 六不飲酒。 )三學行法, (即大尼所行, 一切行法。 )為學此三法, 故名式叉摩那。 〔四、 沙彌〕, 梵語沙彌, 華言息慈。 謂息世染之情, 以慈濟群生也。 蓋出家之人, 初入佛法, 多存俗情, 故須息惡行慈, 是名沙彌。 〔五、 沙彌尼〕, 玄奘法師云: 梵語室利摩拏理迦, 華言勤策女。 謂勤行善法, 策進功德, 故名沙彌尼。
* * *1.舊譯五蘊為五眾, 眾是和集的意思。 2.指出家五眾, 即比丘(受具足戒的男子)、 比丘尼(受具足戒的女子)、 式叉摩那(華譯為學法女, 就是將受具足戒而先學六法的女子)、 沙彌(出家受十戒的男子)、 沙彌尼(出家受十戒的女子)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